二十多年前的小山村里,六十多岁的王桂香老太太守着老宅子过活。老伴儿走得早,三个儿子里老大李大林、老三李三林在家种地恒汇证券,老二在城里当老师,平时家里有事她从不麻烦老二。
这天老太太抹着泪到了大林家:“儿啊,村里要换电表,八块钱一个,娘拿不出……”那会儿八块钱对庄户人家可不是小数目。大林拍着胸脯:“咱哥仨分摊,每家两块七,还能剩点。”老太太刚要笑,又想起老三——三林家刚添了俩娃,没分到地,正愁着去丈母娘家借粮呢。她啥也没说,默默回了家。
没过几天,电工气冲冲找到大林:“你娘说不换电表了!现在谁家还点煤油灯?不怕人笑话?”大林赶紧往老宅子跑,一进门就红了脸:“娘,我没说不让你安啊!”老太太叹气道:“你三弟家都快断顿了,我咋忍心要他的钱?不装了。”大林心一横,对电工说:“把线接我电表上,娘的电费我包了!”老太太含着泪笑了,这事传开后,大林在村里威望更高了,谁家有事都请他做主。
展开剩余51%又过了段日子,县民政局的人找上门:“你娘是建国前老党员,国家一年发两次补助,一次七百八!”大林乐坏了,以前兄弟仨每人每年给娘摊一百五,这下娘自己有钱了。因着老二在城里、老三常外出打工,老太太的补助就由大林保管,人情往来该娘出的钱都从这里扣。两年后补助涨到一年三千,春节喝酒时,三林喝多了嘟囔:“娘三年攒了快一万,该分咱点。”
这话让大林心里咯噔一下,连夜在灯下一笔笔算账。总收入减总开支,竟亏了八百——老二和老三不仅分不到钱,还得倒贴。转天他把弟弟们叫来说:“亲兄弟明算账,这是账单。”又补充道,“娘用我的电,以前没补助我掏了,现在得抠出来。”俩弟弟没吭声,大林暗自得意自己占理。
可没过几天,大林发现村里不对劲了——办喜事的不请他做主,连老电工见了他都翻白眼:“你娘八十多了,能用你几度电?还好意思算账!”大林喝了酒和老电工吵起来,被赶来的电工儿子打了一顿。回家想叫儿子帮忙,儿子却说:“人家和乡长是亲家,咱惹不起。”
大林委屈地跑到娘的老宅子恒汇证券,趴在娘床上哭着把事说了,醉倒过去。半夜醒来,屋里黑黢黢的,他摸半天摸不到灯绳。黑暗中传来娘的声音:“儿啊,娘怕忍不住拉灯让你掏电费,把灯绳剪了。当初你说包电费时,娘就知道你是有担当的好孩子。”大林“扑通”一声,在黑暗里给娘跪下了。
发布于:河北省永信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